保保驾到solo · 一年前968 人看过
抗癌药纳入医保算不算个好事?
直观的说,这肯定是个好事。
Solo还记得2019年《我不是药神》里那句扎心的台词:
“我病了3年,4万块一瓶的正版药,房子吃没了,家人也被我吃垮了。”
(图片来源:腾讯视频《我不是药神》电影截图)
纳入医保,代表着大部分的费用都可以报销。
也意味着更多人有继续活下去的希望。
然而现实却有另一番情景。
带大家看个故事。
2019年7月张培爽(化名)的父亲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,进行肺移植手术。
手术非常成功,同年8月就办理了出院。
然而2020年2月,张父突感身体不适、乏力。
送进医院检查后,被确认是巨细胞感染。
这是做肺移植手术常见的情况。
在医生的安排下,张父使用了一种叫“锋味灵”的特效抗生素。
之前感染时也曾用过,效果不错。
但价格也不便宜,一小瓶5毫升的抗生素,就要2200元。
而且这需要自费在药店购买,无法通过医保报销。
在持续的治疗期间,光购买“锋味灵”,一家人就花了近30万元。
这让张培爽倍感压力。
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,让一家人感到气愤。
在寻找替代进口药的过程中,张培爽发现“锋味灵”本就在国家医保目录中。
也就说,这高昂的费用其实可以用医保报销。
但医院却从未提到此事。
甚至在后续的质询中,医院也以没有引进为由告知,要使用必须自费。
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,据广东卫视的报道:
2017年7月被纳入医保的乳腺癌靶向药“赫赛汀”,前脚进了医保,后脚全国各地就陆续出现了断货、买不到的尴尬处境。
(图片来源:广东卫视《广东早晨》截图)
为什么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无法在医院买到?
这要涉及到两个问题。
1. 医保控费
国家在医保上投入的资金是有限的。
毕竟全国那么多人用,负担不是一般的重。
所以医保虽好,也有诸多限制。
上有封顶线,下有起付线,报销还有范围。
而把抗癌药等高价药纳入医保,让医保资金更加吃紧。
据了解,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报销标准每年为520元。
但一种抗癌药进入医保后,一个月就会多占用1万+元的用药量。
自然医保的资金压力会大。
2017年发布的《中国肿瘤患者服务升级研究报告》也说明了这点:
部分高价药物进入医保后,明显受到医保总额控费的压力,需要在处方上进行限制。
(图片来源:dbbqb)
2.药物费用占比
啥意思?
通俗来说,就是患者买药的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比例。
据2017年相关规定:
要求试点的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(不含中药饮片)总体降到30%左右。
比如,总住院费用为10万元,那么药费总计不能超过3万元。
尽管后来官方通知:三级公立医院使用合理用药指标取代了药物费用占比。
但在具体的执行中,患者依然会遇到实实在在的问题。
(图片来源:pexels)
既如此,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?
这件事归根结底是医保缺钱。
不过,国家为解决这个问题也是煞费苦心。
一个好消息是:
今后满足谈判药品供应保障、临床使用等方面的药品,将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,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。
其中“抗癌药”是保障的重点。
也就是说,以后医院买不了的药,去定点药店买到,也能用医保报销。
此外,商业保险在这方面也能做很多。
比如能解决靶向药、外购药的百万医疗险。
(图片来源:超越保2020产品截图)
在这点上,超越保2020是个种子选手。
明确说明保进口药、靶向药和院外特药。
而且价格也不贵,30岁每年也才232元。
如果健康有些问题买不了百万医疗险,也能考虑防癌医疗险。
比如平安长期个人癌症医疗保险。
条款直接列出能够报销的87种靶向药,并且还会定期更新。
医保是个好东西。
但它的局限也是有目共睹。
面对这些,我们要做多手准备。
就像投资要分散一样,解决治病问题不要全指望医保。